top of page

禽流感肆虐與雞肉的供需

雞鴨染上禽流感,超市量販肉架滿,菜籃婦人動作慢,市場雞商早下班。

台灣近日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,農委會為了防堵禽流感疫情擴散,宣布全國家禽禁宰自2017 年 2 月 17 日至 2 月 24 日禁運 7 天的措施,據說在 2 月 19 日的時候,傳統市場已經出現無貨可賣的現象,是有商人趁機囤積,或者是因禁宰造成無貨可賣?台灣各地超商、量販通路雞肉購買人潮變化為何?讓我們透過歷史消費數據一探究竟。

每年冬天 11 月到隔年的 2 月是禽流感疫情的高峰期,2016 年 2 月的時候,台灣政府為防堵疫情擴大,曾大規模撲殺家禽動物,造成雞、鴨、鵝飼主經濟損失。據角度數據抽樣調查,2016 年消費者在有開立電子發票的店家購買雞、鴨的人數還算穩定,2016 年 2 月雞、鴨消費人數只比同年 7 月減少六分之一,可見還是有許多消費者願意選購家禽肉類做為桌上佳餚,其販售的價格也無明顯變動,也許是因為冷凍的雞、鴨肉的緣故,所以對家禽撲殺造成的缺貨現象反應不大。

從生鮮雞、鴨肉購買次數統計,發現大部分雞、鴨肉的消費是發生在全聯福利中心,好市多雞、鴨肉的消費次數佔所有消費次數的 14%,家樂福位居第三,消費者在其他店家雞、鴨肉的消費次數佔比都低 8%,其他店家包含:大潤發、楓康超市、億客來生鮮超市、頂好等數十家超市量販店,也許全聯福利中心確實已經佔領了生鮮超市大部分的市場

資料來源: 角度數據 2016 年消費者消費交易記錄資料庫

熱門文章
近期文章
bottom of page